相比行业内大多数智驾企业按部就班的产品迭代节奏,千里智驾这种短时间内筹备推出多个关键版本、快速向自动驾驶迈进的规划,虽显激进,却并非纸上谈兵。 千里科技与特斯拉虽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起步背景、发展节奏截然不同,但均锚定AI原生大模型驱动的智驾技术路线,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进步、重塑行业格局的道路上殊途同归。 作为重庆跑出来的一家智驾“新军”,千里科技凭什么能喊出这些目标,又将如何实现?车东西在与千里科技新任联席总裁王军及千里智驾技术负责人杨沐长达2个小时的交流中找到了答案。 尽管早期企业在传感器、算法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方面存在差异,但随着AI技术的成熟、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行业认知逐渐发生转变。 智能汽车行业正从智能化向着AI化深入发展,端到端大模型成为行业共识,自动驾驶技术竞争核心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与数据驱动的模型能力比拼。 科技业务则聚焦汽车AI化解决方案,围绕端到端大模型研发、自动驾驶算法优化等核心方向发力,充分发挥旷视科技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大模型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从今年3月宣布与吉利、迈驰、路特斯等共同投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有限公司,进军智能驾驶领域以来,千里科技已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上完成多项关键动作。 这是一整套面向第三方整车厂商的智驾平台方案,分为基础版、专业版和旗舰版三大类别,分别对应算力100T、200T、700T,将全面覆盖高、中、低端硬件配置,满足客户对于不同价位车型的多样化需求。 其中,旗舰版方案采用11V3R1L的传感器配置,算力可达到700TOPS,不仅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还将实现智能化AI Agent上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预期。 除了发布L2+方案,总裁王军更是雄心勃勃地喊出了今明两年的自动驾驶目标:今年第四季度发布L3方案“千里智驾2.0”,2026年下半年发布L4方案“千里智驾3.0”,用于Robotaxi。 千里科技和阶跃星辰联合研发了RLM(强化学习-多模态)大模型,该大模型持续赋能大模型训练、智驾数据特训,以及强化学习这三个方面。 RLM大模型不仅优化数据生成能力,提升了智驾大模型的智力上限,也能够确保智驾系统能在车端较低算力条件下保持充分的泛化性,还能抑制不良驾驶行为的出现概率,进一步降低兜底规则接管的频率。 除了发力智驾,千里科技还在开发新一代以AI Agent为核心的智能座舱产品方案,支持多模态交互、全融合地图人机共驾及“第三生活空间”场景构建。 从L2+覆盖到L4,从千里智驾大模型到AI Agent技术,千里科技的密集上新并非偶然,而是其AI+车核心战略的具象化呈现,这背后藏着抢占未来智能汽车市场的关键密码。 产业方面,千里科技定位是独立Tier1(一级供应商),将整合产业链的优秀资源,提供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也就是交钥匙解决方案。 对此,王军进一步解释了千里科技的“一横一纵”产业整合战略:“横向要做技术整合,集公司所有的产业资源,将各自独立的感知、规控和执行模块整合为大模型驱动的全栈端到端方案;纵向要做产品整合,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产品整合为全套系统。” 市场方面,千里科技会立足国内、开拓海外,跟着中国车企一起走出去。千里科技的目标是通过服务全球车企客户,逐步建立技术标准话语权。 人才方面,千里科技将专注于两方面:即做AI、大模型的人才和能帮助工程落地实践的人才,加速推进AI+车战略落实,以及技术落地商用。 在AI大模型驱动下,这家重庆智驾新军依托旷视科技深厚的AI算法积累、力帆集团的整车制造底蕴,以及吉利控股的资本赋能,快速搭建起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的体系,从L2+逐渐向L4方向跃迁。 这一过程中,千里科技面临的技术难关不容忽略,而王军仍有信心喊出这些口号,本质是对技术成熟度+市场渗透率的双重押注,其最终结果仍需交由技术验证与商业实践双重检验。


